技术文献
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政策文献 > 技术文献
机械手表国家标准
更新:2020-02-12 09:54:20    |    阅读:4220次    |    关键词:机械手表国家标准

QB

机械手表

Mechanical watches

 

2004-12-14发布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05-06-01实施

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机 械 手 表

1范围

本标准规定了机械手表(以下简称手表)的定义、产品分类、要求、试验方法、检验规则及标志、包装、运输、贮存。

本标准适用于使用叉瓦式擒纵调速器的各类手表,相应的手表机心亦可参照使用。

2规范性引用文件(略)

3定义

GB/T14256中给出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。

4产品分类

手表按机心装配直径分1型、Ⅱ型、Ⅲ型三类。

一I型:手表机心装配直径大于20rnm(或面积大于314平方mm):

—Ⅱ型:手表机心装配直径为16mm--20mm (或面积为201平方mrn~314平方mm);

—Ⅲ型:手表机心装配直径小于16mm(或面积小于201平方mm).

5要求

5.1使用可靠性

5.1.1手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应停走,机心在表壳组件中应稳固,手表的零、部、组件不应自行脱落。

5.1.2手表在延续走时期间实走误差应不超过15min;在24时段内实走误差应不超过5min。

5.1.3手表时针和时符中心重合时,分针偏离“12”时符中心的角度应不大于90°。

5.1.4手表的上条机构和拨针系应工作可靠。

5.1.5带有附加日历机构手表的换历可靠性应符合A2.1的规定。

5.2走时质量

在6.1规定的环境条件下手表的走时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。

 

表1走时质量

项          目

指       标

优等

一等

合格

面上实走日差

M(s/d)

 

-10~25

-20~50

-40~75

 

-15~40

-30~70

-45~100

 

-20~40

-30~70

-50~110

瞬时日差

m0(s/d)

检验位置

 

CH、3H、6H、9H

CH、6H、9H

 

-20~40

-30~60

-50~90

 

-25~50

-40~80

-60~125

 

-30~60

-45~90

-65~130

温度系数C

[s/(d·℃)]

 

≤1.0

≤1.2

≤1.6

 

≤1.2

≤1.6

≤2.0

 

≤1.6

≤2.0

≤2.5

延续走时/h

手上条

≥45

≥42

≥38

≥40

≥35

≥32

≥35

≥32

≥30

自动上条

≥42

≥36

≥34

≥38

≥30

≥30

≥34

≥28

≥28

综合指示N

手上条

≤10

≤13

≤17

≤16

≤19

≤24

≤19

≤23

≤28

自动上条

≤12

≤15

≤19

≤18

≤21

≤26

≤26

≤28

≤30

6H摆幅Ф24

手上条

≥180

注:手表检验位置表示方法符合GB/T 4028的规定。

5.3防震性能

有“防震”标记的手表,其防震性能应符合QB/T1898的规定。

5.4防磁性能

有“防磁“标记的手表,其防磁性能应符合QB/T1899的规定。

5.5防水及密封性能

5.5.1优等品及有“防水标记“的非优等品手表,其防水性能应符合QB/T1897的规定。

5.5.2没有防水标记的一等品手表经过6.7.2密封性能试验后,表玻璃内表面不应出现凝雾现象。

5.6时分针协调差

当时针与时符中心重合时,分针偏离“12”时符中心的角度应符合表2规定。

表2—时分针协调差        (说明是编者加的)

级别

角度/(°)

说明

优等品

-18/+18

±3(分钟)

一等品

-24/+24

±4(分钟)

合格品

-30/+30

±5(分钟)

5.7外观

5.7.1手表表盘与表玻璃间不应留有任何肉眼可见异物。表盘上各种字符和图案应准确、清晰。表盘及表针色泽应均匀,不应有泛色、污点、印迹、划痕等缺陷。

5.7.2表壳造型、型面应规则、清晰,表壳组件的外观应清洁,不应有明显缺陷及划痕。带旋转前圈的表壳,旋转前圈转动应灵活可靠。

5.7.3表带表面应平整、光滑,无扭曲,带身不应有明显的麻点、划痕。

5.8止秒功能

有止秒机构的手表,止秒时秒针应停止不动,恢复常态时应能继续运走。

5.9附件抗外力性能

经6.11附件抗外力性能试验后,手表连接部位及表带应无零件脱落及开裂现象。

5.10能量指示

有能量指示机构的手表,在正常运走的情况下,满条时能量指示应不低于满档;发条能量释放至手表停走时,能量指示应在刻度值5h以下。

6.11日历机构

有附加日历机构的手表对日历的机构的要求见A.1。

注:根据GB/T14256中规定,“日历”所包含的功能为日历、星期、月、年、月相、潮汐。

5.12镀金层

手表金合金覆盖厚度不小于3um时方可称为镀金手表,并应在合格证或使用说明上标明,也可在手表后盖注明镀金层厚度。实际厚度与标明厚度允许偏差值为镀金层厚度的-20%。(以下内容略)

6 试验方法

6.1试验条件

6.1.1环境

除有特殊要求外,试验的环境温度为18℃~25℃,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温度波动不大于

2℃,相对湿度不大于70%。

6.1.2仪器设备

试验用仪器设备分辨率及最大允许误差见表3。

表3 试验仪器设备

试验仪器设备

分辨率

最大允许误差

日差测试仪

0.1s/d

±1s/d

标准时计

1S

±0.5s/d

恒温恒湿箱

l℃,相对湿度l%

±1℃,相对湿度士3%

防水试验仪

1ug/min

±5ug/min

防磁斌验仪

10A/m

±1%

摆幅仪

误差不大于指示值5%

上条机

摆动频率(18士0.5)次/min

摆动角度330°~360°

6.2预处理

如无特殊说明,手上条手表在实走前应上满发条,自动上条手表在完全放松状态下用上条机上条,其中具有双向上条机构的上条(40±1)min,具有单向上条机构的上条(80±1)min。

6.3使用可靠性

6.3.1在手表走时质量试验期间检查手表运走情况,结果应符合5.1.1的要求。

6.3.2用标准时计比对手表,在延续走时和面上实走期间检查手表运走情况,结果应符合5.1.2的要求。

6.3.3将时针分别与“3”、“6”、“9”、“12”时符中心位置重合,检查分针偏离“12”时符中心位置的角度,结果应符合5.1.3的要求。

注:可用分刻度线为参照物,无分刻度线的可借助光学测量仪器加以确定。

6.3.4对手表上条并推拉和转动柄头进行拨针,检查手表的上条机构和拨针系,结果应符合5.1.4的要求。

6.3.5附加日历机构手表的换历可靠性试验见A.3.1。

6.4走时质量

6.4.1实走日差M

将手表与标准时计进行比对后以CH位置实走,手表运走至23h~25h期间再与标准时计比对,得到实走日差,结果应符合5.2的要求。

注:无秒针手表没有该顼要求。

6.4.2瞬时日差m to

当手表运走至15min~60min期间时用日差测试仪分别测出表中各个位置的瞬时日差

m to,结果应符合5.2的要求。

6.4.3延续走时

将手表与标准时计进行比对后以CH位置实走,结果应符合5.2的要求。

6.4.4温度系数C

将手表以CH位置放置于温度为(8±1)℃的环境中保温2h,测出瞬时日差m8:然后在6.1.1规定的环境中至少放置lh,再将手表满条后以CH位置放置于(38士1)℃的环境中保温2h,测出瞬时日差m38,用式(1)计算,结果应符合5.2的要求。

C=∣m8—m38∣÷(38—8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1)

式中:

C—温度系数,单位为秒每天摄氏度[s/(d-℃)]

m8一8℃时被测手表CH位置的瞬时日差值,单位为秒每天(s/d)

m38—38℃时被测手表CH位置的瞬时日差值,单位为秒每天(s/d)

8,8—温度,单位为摄氏度(℃)。

6.4.5综合指标N

用日差测试仪分别测出手表在CH、9H、6H、3H位置的瞬时日差m to和手表运走至23h~25h期间的瞬时日差m t24,取其相应位置m to和m t24之差的最大值为等时差I:在四个位置中的最大m to和最小m to的差值为位差P,用式(2)计算,结果应符合5.2的要求。N=0.15I+0.1P+C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2)

式中:

N—综合指标:

I—等时差,单位为秒(s);

P—位差,单位为秒(s);

C——温度系数,单位为秒每天摄氏度[s/(d-℃)。

6.4.6 6H摆幅t24

将手上条手表在CH位置上实走23h~25h,在6H位置用摆幅仪测定手表的摆幅值,结果应符合5.2的要求。

6.5防震

有“防震”标记的手表,按QB/T1898的方法试验,结果应符合5.3的要求。

6.6防磁

有“防磁”标记的手表,按QB/T1899的方法试验,结果应符合5.4的要求。

6.7防水及密封性能

6.7.1防水

优等品及有“防水”标记的非优等品手表,按QB/T1897的方法试验,结果应符合5.5.1的要求。

6.7.2密封性能

没有“防水”标记的一等品手表,将其浸入深度为(10士2)cm水中并保持lh,结果应符合5.5.2 的要求。浸水前后手表均应进行下列冷凝试验:

将手表置于温度40℃~50℃的加热板上,直到手表温度与加热板的温度相同,加热时间随手表的类型而定,一般为10min~20min。然后用温度为18℃~25℃的水滴滴到表玻璃上,约1min后用抹布擦干表玻璃并进行观察。

注:如果手表是在湿度饱和情况下装配的,在“密封性能”试验前的冷凝试验中表玻璃可能会出现凝雾,出现这种情况,应烘干手表后再进行试验。

6.8时分针协调差

在6.3.3规定的方法对手表进行检查,结果应符合5.6的要求。

6.9外观

在8W日光灯下距离被检表面30厘米处以正常视力检查,必要时也可借助3倍放大镜,有争议时可用仪器检查,结果应符合5.7的要求。

6.10止秒功能

将具有止秒机构的手表柄头拔出,检查止秒功能,然后将柄头恢复常态,检查复位功能,结果应符合5.8的要求。

6.11附件抗外力性能

将表带系紧,根据图1所示的方法给表带施加规定的静压力,结果应符合5.9的要求。

图1附件抗外力性能试验示意图

表4表带静拉力

表带宽度/cm

静拉力/N

≥18

80

12-<18

50

<12

30

6.12能量指示

带有能量指示的手表在延续走时过程中检查其能量显示机构,结果应符合5.10的要求。

6.13日历机构

带有日历机构手表对日历机构的相关测试见A2.

6.14镀金层

手表镀金层厚度的测量按QB/T1901.2中相应试验方法进行,结构应分别符合5.13.1、5.13.2的要求。

6.15表壳体及其附件的覆盖层性能

6.15.1覆盖层耐腐腐蚀性能试验见附录B。

7检验规则

7.1抽样

为保证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,样品抽取应该是随机的。可按照GB/T10111的规定进行。

7.2出厂检验

7.2.1连续批的出厂检验(略)

7.3型式检验(略)

7.3.3检验周期

型式检验周期一般为一年一次,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。

a) 产品停产一个生产周期以上又恢复生产时:

b) 产品的设计、结构、工艺、材料有较大变动时:

c)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。

8标志、包装、运输、贮存

8.1标志、标签

8.1.1表盘及后盖

表盘或后盖上应具有“商标”和“产地”的标记。

8.1.2产品合格证及使用说明

产品合格证或使用说明上应具有下列内容:

a) 产品名称、规格或型号、牌号或商标:

b)生产者名称和地址:

c) 采用标准的编号、等级:

d) 生产日期:

e) 主要性能指标:

f) 表壳体、表带及表玻璃所采用的材质:金合金覆盖层的厚度(镀金厚度≥3pm时):

g) 检验合格印章:

h) 使用保养说明:

i) 保修期限:

J) 生产者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。

8.2包装:

8.2.1每只手表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及使用说明书,附有不可卸表带的手表应备有独立的小包装。

8.2.2包装应保证产品不相互碰撞,不摩擦损坏。包装盒应具有防震、耐振动性能,并附有商标、标识等相关内容。

8.2.3大包装箱应具有防潮、防震、耐振动性能,箱外要有“小心轻放”、“防潮”的标志。

8.3运输、贮存

8.3.1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轻放,不能相互挤压,避免受到冲击、强烈振动,切忌受潮,并应远离磁场。

8.3.2产品应避免与能产生腐蚀性气体的物品存放在一起。

8.3.3贮存环境应保持通风干燥,环境温度宜在5℃~35℃,相对湿度宜在70%以下。

附录A

(规范性附录)

附加日历机构

A.1范围

本附录A规定了附加日历机构的机械手表要求,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。

本附录A适用于带有附加日历机构的手表。

A.2要求

A2.1换日可靠性

自拍及指针形式的日历机构,自行换历、拨针换历或快拨换历均应可靠,换历完毕时,任一日历不应有不换、错换或显示位置及指示不正确的现象;非换历时间,日历字符及指针不应移动。

A2.2日历换日指示差

日期换历完毕时,指示时刻应在“12”时符±15内,星期换历完毕时间允许滞后5.

注:对于24刻度的手表应在“24”时符15内。

A2.3低能量换历性能(以下内容略)

附录 B

覆盖层耐磨损性能试验方法

(略)

附录 C

型式检验小样本量的抽样方案

(略)

分享到:
版权所有:国家消费争议商品检测中心 / 中国商业联合会钟表眼镜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京ICP备01293884号-1